議題探討
犯罪少年就業態度與職業輔導策略趨向之探析 [作者:李庚霈]
2022-01-12
 

從過去桃園縣長劉邦友官邸九條人命被槍殺血案、民進黨婦工會主任彭婉如被姦殺棄屍荒郊命案、北高兩直轄市實施勸導青少年不要夜遊深夜不歸之「宵禁」、知名藝人白冰冰女士女兒白曉燕及一些企業老闆子女遭綁架撕票、飆車及飛車搶劫與殺人,到近幾年來的「檳榔西施」少女及「掃黃行動」、販毒集團吸收新新人類,以「老鼠會」行銷方式,透過返台就學的小留學生販毒給學生等不幸的違法犯紀事件,防止黑道漂白與「治安會報」之「治平專案」、法務部與警政署的「掃黑行動」,及網媒興盛衍生的網路霸凌、抹黑與不實造謠,進行人身攻擊與帶風向的不良氣氛作為,及網路遊戲詐欺背信金錢犯罪的新少年犯案類型……等一連的犯罪事件,以及有效的打擊與預防犯罪及「零犯罪」之施政計畫,在在都顯示出臺灣犯罪情況的嚴重與在民眾一致的支持下,政府加強整頓治安的決心,也期望能還給臺灣人民「免於憂慮、恐懼與免於匱乏」的生活空間。

依據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統計分析指出,近十年來(97-106年)少年犯罪之教育程度中,國中與高中職程度程度者合計約占67.4%與85.67%間,犯罪類型以傷害、竊盜、毒品及妨害性自主等罪為主軸,約佔76.7-82.2%(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,民107)。由此可知,臺灣地區非但犯罪少年人數「量」的激增,而且犯罪年齡下降,及犯罪手法「質」的知識型犯罪,即有計畫性與多元性的犯罪手法,亦日趨嚴謹。而近來研究青少年犯罪之學者專家,評斷其影響因素,不外乎個人、家庭、學校、社會等四個因素,而社會賦與少年最重要的角色是學生,如果無法扮演好此項角色,不能達成其使命,則將產生許多不良後果,促使其走向犯罪偏差行為的途徑(張華葆,民78)。當今的教育存在著升學主義、形式主義及文憑主義,忽略了訓育的重要性,致使具教養學生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等五育功能的學校,反被認為是形成少年犯罪的不良因子,而為各方所詬病(周震歐,民72)。因此,「前段班」與「後段班」的分野,及「升學班」與「放牛班」的稱謂,雖為教育行政單位所不許,卻依然公開存在著,導致學業成績成為重要且唯一衡量學生價值的指標,對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傷害,也影響其自我概念及自信與自尊。

 
 
 
檔案下載
 
P.O.BOX 91-136 TPIPEI, TAIWAN, R.O.C電話: 02-2933-3552傳真: 02-2933-5365 Email:cdfroc@gmail.com
COPYRIGHT 2013 Correction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R.O.C.(Taiwan). ALL RIGHT RESERED. 威岦網頁設計